朱氏寻根网-镇江市朱氏分布
后退
镇江市朱氏分布
       镇江,古称京口、润州、南徐,是江苏省地级市,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   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、风景旅游城市  。截至2018年,全市下辖3个区、代管3个县级市,总面积3840平方千米   ,建成区面积179平方千米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镇江市常住人口为3210418人。
       镇江市朱姓人口约为11.8万人,其中市区约3.3万人,丹阳市约3.3万人;丹徒区约1.1万人,句容市约2.1万人,扬中市约1.8万人。朱姓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.15%,为全市五大姓之一。
       据紫阳堂《朱氏宗谱》记载,朱子七世孙和朱柽二世孙初到之地都是润州(镇江)。朱子七世孙朱寿一(二房朱埜后裔),谱载:“自竹墩迁居镇江”,“八世孙亨三,讳亨,字文通,任山东提刑,自镇江徙居润州之东,是为围里之始祖。……”朱柽二世孙朱饰,谱载:“始迁润东滥泥泓世表:第一世,饰,字彩之,行大九,理宗朝授承侍郎,……”这是镇江市占朱姓人口最多的两支朱氏后裔。
       朱子后裔在丹徒县的名声曾显赫一时,文人辈出,有:“一户两进士”、“四子五诸生”的历史记载(诸生即秀才,其中一人两地参加官考皆得中,所以出了四子五诸生)。朱子后裔重儒习文,重视教育,在清康熙年间就已人人手不离卷,家家户户屋有藏书,康熙皇帝听奏后心中怀疑,趁三下江南之机便微服私访,目见果真如奏,心中非常高兴,便御笔题书给予奖励,思索良久,写了两个字,将原地名围里改成“儒里”,意即:“真正的儒家之乡里”。此名一直延用至今。
       儒里始祖亨三公于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“朱氏宗祠”,门楼之门顶用大理石刻有“紫阳世泽”四个大字,背面刻有同样大小四个大字“虹井流芳”,这充分证明该处是朱熹朱夫子的正宗后裔之祠堂。这座“江南第一古祠”,曾遭破坏,被占用,濒临倒塌。改革开放后,思想得到解放,朱子后裔方敢出头筹集资金,发动个人捐款,将古祠修复一新。此举震动了社会各界,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导,引起了政府的重视,现已审批为省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省政府根据儒里新发现的古村落及文化遗迹之多,已向国家申报“历史文化名村”(待批)。
       在康熙皇帝题写“儒里”二字赐给围里作为新地名后,朱子后裔将康熙题写的“儒里”二字用上等石料刻成石碑,镶嵌在古祠的左右圈门的门顶之上,从此“朱氏宗祠”便成为儒里镇的象征性标志。古祠中有一株始迁围里的老祖宗亨三公亲手栽植的金桂,(经江苏省农林厅派专家鉴定,该桂树已有六百余年的树龄)。植树天井的左墙壁下方镶嵌有一块石碑,刻有亨三公亲手题写的植桂诗“祖先喜植桂,子孙习相兖,朱氏蕃衍处,香飘十里塬。洪武元年亨三题”。这便是古“古”的见证之一。其它能鉴证的古物很多,如小虹井、石刻、砖雕等等。
 
丹徒区朱氏
       丹徒凌塘朱氏,始迁祖朱清二,系朱熹后裔。明末由婺源迁居凌塘。
       丹徒围里朱氏,也是朱熹后裔。熹公次子朱埜7世孙朱寿一生朱亨三,元后期始迁围里,为围里朱氏始迁祖。后裔十分发达,遂改称围里为朱家围,康熙皇帝三下江南时赐名“儒里”,一直延用至今。相距2里的滥泥泓改称朱巷,后裔繁衍昌盛,发展成前朱巷、后朱巷,解放后改称后巷镇(是全国十大名镇之一,工业产值超百亿元)。后又有分支迁居武进,丹阳等县。
 
扬中市朱氏
扬中市有朱氏后裔。资料待完善
 
丹阳市朱氏
       丹阳市是全国朱氏八大望族之一(古为朱姓八大郡望之一的丹阳郡),也是江苏省朱姓居民较多的县市。现有朱姓人口34932人。圣祖朱熹曾多处自称为“丹阳朱熹”(束景南先生著《朱子大传》)。丹阳文公后裔、朱柽后裔较多,大多居住在后巷镇。朱柽之子朱熏,朱熏之子朱饰,行大九,字彩之,理宗朝授承侍郎(正六品),因回徽州婺源归省扫墓,途中被金兵所阻,遂退处润州之云阳,兵荒马乱之年,来去不得,见当地风俗淳厚,乃卜居滥泥泓(今之后巷镇),是为西分祠始祖(留下有《紫阳朱氏宗谱》一部八册),朱柽后裔便在此繁衍生息,现今后巷镇及其周围大多数朱姓居民均为朱桎之后裔。
       丹阳市朱氏后裔以四大系为主:朱柽后裔最多;文公后裔次之;敬则公后裔第三;元璋公后裔第四。其余有仁规公、买臣公等之后裔。丹阳市朱姓地名很多,如朱巷、朱村、朱家埭、朱家村、朱家巷、朱家圩、前朱巷、后朱巷、大朱家、小朱家、大朱家埭、、小朱家埭、等十余种村庄名称。
       丹阳市“朱氏宗祠”很多,仅后朱巷(今改名后巷镇),就有大小“朱氏宗祠”六座,其中有“宗祠”一座;“支祠”一座;东、西、南、北“分祠”各一座。由于历史多种原因,现仅存“西分”祠门厅房两间。丹阳市政协编写的《古邑史踪》登载:“练湖湖滨的龙城村和东岗村,以朱姓为主,据〈朱氏宗谱〉考,这支朱姓家族,乃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之后裔。在朱氏祠堂中供有一幅世传的朱熹写真像(自画像)。1985年文物普查时,这幅画像完好无损,曾参镇江、南京等地文物展览。”以上这段文字说明,在丹阳市“朱氏宗祠”里面发现了传世真迹“朱熹自画像”。该书结尾是这样写的:“朱熹不仅是一位哲学家,同时他在书法、绘画、历史、自然科艺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。明人陈继儒《太平清话》卷三中称:‘朱紫阳(朱熹)画,深得吴道子笔法’。朱熹自画像留存于世的,仅为几块清代的石刻像碑,如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水云亭清宣宗道光年间所刻‘对镜写真题以自警’碑、江西婺源文公祠清德宗光绪年间所刻‘对镜写真题以自警’碑等。练湖东岗村发现的这幅朱熹写真自画像,无疑弥足珍贵。”
 
句容市朱氏
       句容朱氏,始迁祖朱明二,元代迁居句容县洁门,传7世至朱孔阳,又迁居上元县杨留村,形成上元分支。现藏上海图书馆的句容、上元《朱氏宗谱》,清光绪二年(1876)本,记载着两支朱氏的发族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