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氏寻根网-当代朱姓的现状与分布
后退
当代朱姓的现状与分布
       朱姓发源于中原及江淮一带。先秦时期,朱姓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,人数发展缓慢,建树较少。到了秦汉时期,朱姓得以较快发展,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,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,名人不断涌现,终于形成了朱姓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大望族,即吴郡锚点朱氏、沛国朱氏、南阳朱氏、平陵朱氏。其中吴郡朱氏兴起于西汉中期,以朱买臣为开基祖,其子孙在三国、魏、晋时,世代为官,从而繁衍为江南四大望姓之一。沛国朱氏则渊源久远,被奉为朱姓正宗,历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,终成朱姓望族。而南阳朱氏与平陵朱氏经汉朝时发展繁衍,也成为当地望族。同时,朱姓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。至东汉末,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、南抵福建。魏晋以前,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主要地区。
 
      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政治动荡,外族入侵,朱姓族人纷纷由原来的河南、山东等北方繁衍地迁徙南方。同时出现与少数民族融合锚点情况,令朱姓更加得以繁衍,先后出现了河南朱姓望族,江南朱姓望族等等,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朱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。
 
    隋唐五代时期,是朱姓发展的低潮期,由于当时实行科举制,朱姓失去世袭高官的地位,特别是江南朱姓走向衰败,但在此期间依然出现了唐相朱敬则,永城朱氏、昌平朱氏形成两大旺族,朱姓广布于安徽、广东、湖南等地区。
 
    在宋元时期,居于江南的朱姓又开始复兴,出现了一批以朱熹为代表的名人,在历史的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,并使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朱姓得以繁衍。宋朝时期,朱姓大约有110万人,约占锚点全国人口的1.4%,排在第十位。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,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.8,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.2%。全国形成了赣苏浙皖豫、川鄂两大朱姓聚集地区。
 
    明朝时期(公元1368-1644年),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,朱元璋大封同姓王,大赐国姓朱,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,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,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。朱姓大约有18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2,列为第十一位。宋、元、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,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,600年中朱姓人口总增加率为69,净增加了76万。明朝时期,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.4,占省总人口的2.4。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苏和江西三省,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%;其次分布于甘肃、山东、福建,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。宋、元、明600余年,朱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、南方迁移,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。东南地区的朱姓有了长足的发展。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、福建、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。到了明清时期,朱姓发展进入顶峰,朱姓在明时成为皇姓,族大势盛,在各地均出现名门望族。
 
   明末,由于暴发农民起义和紧接着的满清入关,朱氏被当成皇族杀害,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,如严、庄等,也有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纷纷改回原来姓氏。使此时朱姓再次进入低谷。但因避难外迁反而广布于全国各地。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,大批朱氏向西迁往四川,居住在闽、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,有许多移居台湾,甚至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。
 
    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四位的大姓,人口众多,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?512万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三。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、广东、浙江、河南四省,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%;其次分布于四川、安徽、湖南、山东,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%。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,占省总人口的3%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入了朱姓历代名人653名,占名人总数的1.44%,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;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92,排在第二十一位;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.9,排在第十二位。